印度现金贷有望复苏 RBI发函出台监管

RBI特意强调,“在线贷款平台/移动贷款应用程序(“数字贷款”)的近期兴起和普及引起了某些严重的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RBI成立了一个工作组(WG)。

2021年1月13日,RBI印度储备银行)于官网发布声明,该声明表示,将RBI已经组成了数字贷款工作小组。
RBI表示,数字贷款有可能使获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更加公平、高效且包容。近几年,金融科技已从游离主流之外,渐渐的成为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设计的引领者。尽管数字方法在金融领域的渗透是令人欢迎的发展,但这在带来有益变化的同时,也潜藏着一些风险。现急需采取一种平衡的方法,以便监管框架在确保数据安全性、隐私性、机密性和消费者保护的同时支持创新。为此,RBI已组成了数字贷款工作小组。

印度现金贷有望复苏 RBI发函出台监管
印度现金贷市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RBI特意强调,“在线贷款平台/移动贷款应用程序(“数字贷款”)的近期兴起和普及引起了某些严重的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RBI成立了一个工作组(WG),以研究金融部门与不受监管却参与数字借贷活动的相关机构,并采取适当的监管政策。”

从RBI官函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工作组(WG)的组成
工作组将由内部和外部成员组成。

内部成员
1、印度储备银行执行董事Shri Jayant Kumar Dash(主席)
2、印度储备银行监察部首席总经理Shri Ajay Kumar Choudhary
3、印度储备银行支付与结算系统部总经理Shri P. Vasudevan
4、印度储备银行(RBI)监管部首席总经理Shri Manoranjan Mishra(会员秘书)

外部成员
5、Monexo Fintech前合伙人Shri Vikram Mehta
6、网络安全专家兼CloudSEK创始人Shri Rahul Sasi

职权范围
工作组的职责范围(ToR)如下:
评估数字借贷活动,并评估外包数字借贷活动在印度储备银行监管实体中的渗透率和标准;
识别不受监管的数字贷款带来的金融稳定性,与受监管的实体和消费者带来的风险;
建议修改法规(如果有)以促进数字贷款的有序增长;
建议采取措施,以扩大特定的监管或法定范围,并建议监管机构和政府发挥相关关职责;
建议针对内购或外包的数字借贷参与者制定强有力的公平行为准则;

建议加强消费者保护的措施;
该措施用于部署数字贷款服务时具备强有力的数据治理能力、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标准。

时间线
已建议专家组在三个月内提交报告。
在最初的文章,我们时常会表达两个观点:一是在印度放贷合法;二是印度现金贷是赚钱的天堂。
合法,即持牌放贷是受法律保护的;在合法的前提下,印度现金贷是有足够高的利润可以获取的,即正当生意可以获取暴利,自然也就是赚钱的天堂。
目前,RBI计划组建相关工作小组,是利好还是利空?要看是否会破坏上述的两个前置条件。

一,印度放贷还合法吗?
根据RBI的对外发声,是要对那些“不受监管却参与数字借贷活动的相关机构采取适当的监管政策”,这里面就涉及两个问题,什么是不受监管的,是没有持牌吗?还是说原本的监管政策没有覆盖持牌的放贷机构,如今要覆盖?不同的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这里针对的对象,指的是持牌机构。

印度现金贷有望复苏 RBI发函出台监管
印度现金贷

以目前RBI释放的意图,持牌放贷大概率还是合法的,既然合法,监管的作用无非是收紧权限,增加透明度,对持牌机构而言,就是不能像以往那么放浪形骸了,但核心生意的逻辑是不变的。对非持牌的黑放机构,无论何种政策,都必然会是沉重打击。

二,印度现金贷暴利是否还存在?
至少我们目前看到的各种信息,尚未有RBI对利率做调整和规范的信息。利率,是一视同仁的红线,一旦做出调整,不仅会动中国现金贷从业者的蛋糕,更会动印度本土财阀的蛋糕,自然会遇到重重阻力。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知道现金贷最大的问题就是利率,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印尼或其他市场,都会在经历多轮重大舆情事件后,才会最终拿利率开刀。因为动利率,才是真正的断财路。

基于以上观点,对于RBI组建工作组,我们认为未必是坏事,因为这有利于抬高市场门槛,将那些劣币者驱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市场净化作用,想想看,盘子还是那么大,玩家少了,是不是意味着大家分到的蛋糕大了。市场规范了,意味着借贷者的生命周期延长,市场的红利期自然也会延长。当然,这是一种理想态的设想,目前来看,印度现金贷的本质依旧是击鼓传花,需要不断有新玩家进场才能玩下去。

如果没有新玩家进场输血,在借贷者尚无法自行回血(经济回暖,有工作,有收入)的情况下,市场不能良性循环,就会进入死胡同。该崩塌的终究会崩塌,对此,应该大部分从业者都心知肚明。所以最终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赌场关门之前,你有能力赚到足够的利润提前离场。

本文转载自见时财经微信公众号,本文观点不代表飞鱼出海立场。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
打赏 微信 微信
上一篇 2021年1月17日 09:36
下一篇 2021年1月17日 09:5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